据日本新华侨报网4月2日消息,为保护濒危野生动植物,日本于1993年制定了濒危动植物物种保存法。然而,在巨额利益的诱惑下,濒危野生动植物走私等非法交易屡禁不止。因此,日本环境省近日决定,加大对濒危动植物非法交易的处罚力度,最高罚款从现在的100万日元提高到1亿日元。
据日本《每日新闻》消息,环境省4月1日决定,对从事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非法交易的企业,??畲酉衷诘?00万日元提高到1亿日元。在高额罚金震慑下,可以减少屡禁不止的濒危野生生物非法交易?;肪呈〗诮衲旯嵘咸峤弧拔镏直4娣ā毙拚?。
日本政府于1993年开始实施物种保存法。该法规定:除调查研究目的以外,禁止对老虎、大象,鳄鱼、乌龟等濒危动植物包括制作标本在内的捕获,转让以及进出口等行为。但因巨额走私交易屡禁不止。而且被罚过款再次从事走私交易的违法者也不在少数。2月,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提出“与违法交易所得利益相比,法律制裁力度明显不够”,要求加大惩罚力度。
另一方面,环境省制定的濒危物种一览表中共记载了3597种,而现行法律禁止捕获和转让的“国内稀少野生动植物种”只有90种,只占总数的2.5%。自然?;ね盘逡蠡肪呈±┐蠓杀;の镏址段?,但环境省却一直未制定相关政策。(来源:环球时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