楼风信信息交流群,51龙凤茶楼论坛网,51pc·mc官网登录入口,51茶楼平台

当前位置: 首页>>科学研究>>科技支撑>>正文

大黄鱼锥体虫病应急防控预案
2025-05-14 10:15:22  来源: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

一、大黄鱼锥体虫病的发生特点

20239月以来,大黄鱼锥体虫病在闽浙沿海大黄鱼养殖区相继发生,致死率可高达50%以上,给养殖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。通过血涂片显微观察和18S rDNA测序,初步确认其致病原为一种锥体虫。该病具有流行面广、流行期长、致死率高等特点,其传播途径尚不清楚。

锥体虫能感染大黄鱼春苗、中鱼和成鱼等不同阶段的鱼体,感染过程可分为潜伏期、急性死亡期、慢性感染期和感染后期四个阶段。进入5月份,大黄鱼锥体虫病进入流行性感染期。感染初期,水温较低,感染鱼体未出现明显外部损伤。随着病情发展,病鱼活力下降、厌食,鳃丝发白伴有大量黏液、脾脏和肾脏肿大变暗,体表出现溃疡伤口,此时通过显微镜检查会在病鱼血液里发现锥体虫。当水温高于20℃,感染加剧,鱼体鳃盖和腹部会出现溃疡,鱼鳞脱落、肌肉腐烂甚至暴露出大面积红色创口?;疾〈蠡朴愕难翰问灾浠?,表现为贫血、血液颜色变淡、红细胞总数显著减低。最后病鱼一般暴毙而亡。

二、大黄鱼锥体虫病的防控建议

2023年夏季发现大黄鱼锥体虫病的首个病例至今不足两年,相关研究基础薄弱,尚不足以支撑制定该病科学、系统的防治方案。但当前即将进入该病的流行性发病季节,为协助养殖从业者有计划、有针对性的预防疾病,降低疾病发生率和经济损失,提出以下几点应急防控建议。

1. 降低养殖密度,改善养殖环境。进入5月份之前,进行分苗、更换网箱,降低养殖区域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,清洁网衣,提高网箱透水性,改善养殖环境。养殖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鱼体出现机械损伤。

2. 加强生物安保措施,减少冰鲜饵料投喂。避免投喂冰鲜小杂鱼可以降低细菌和锥体虫的感染率。若确有投喂冰鲜饵料的需求,建议将小杂鱼在零下18度冷库中冰冻处理后再投喂。此外,若发现病鱼和死鱼应及时捞出进行隔离或无害化处理(消毒掩埋),禁止随意向海域丢弃,防止病死鱼作为锥体虫传染源造成大面积传播。

3. 投喂全营养功能饲料 提高大黄鱼抗病能力。在大黄鱼养成期间,尽量以工业化颗粒饲料替代冰鲜小杂鱼的投喂,有利于在颗粒饲料中添加抗菌中草药、抗菌肽、益生菌、维生素等,提高大黄鱼抗菌能力,减少皮肤、鱼鳍、鳃丝上细菌性溃疡伤口的出现,继而降低早期锥体虫的侵入和感染风险。

4. 加强日常检测 掌握鱼体健康水平。进入5月份或水温高于20℃后,定期对网箱中的大黄鱼进行显微镜、试剂盒和PCR检查,及时了解、分析判断锥体虫感染程度;及时发现病鱼感染并迅速采取相应措施。要求每周进行至少2次检查,每次检查数量应不少于10条鱼。

5. 加强药物防控措施 提高养殖成活率。PCR和显微检查发现锥体虫时,可长期在饲料中混拌大蒜素(或新鲜大蒜)、南瓜子、槟榔或桉树精油等驱虫类药物。一般中草药需粉碎200目后与饲料充分混匀,再包裹粘合剂而成。中草药拌饲剂量20~30g/kg饲料,一个疗程10天以上,每个疗程可间隔3~5天,重复两个疗程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锥体虫的感染。


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

二〇二五年五月六日



下一条:南海所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汕尾陆丰金厢镇 赋能水产品加工产业升级